红色组织强大组织力的八大启示
发布日期:2015-06-30浏览:2133
一、伟大愿景塑造组织希望
古代圣贤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语出《孟子·离娄上》)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成败。毛泽东带领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凭“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数百万大军,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军队深得民心。就“得其心”而言,孟子主张:对于自己想要的,就为人民积聚起来;对于自己厌恶的,不施加给他们。得民心就这么简单!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已经将其用活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人民提供了非常伟大的愿景。毛泽东建立的军队被称为人民军队,是因为它依托的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为中国人民谋取福利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人民军队才让人民看到了莫大的希望。例如,没有土地,就打土豪、分田地;没有枪炮,就让敌人给我们造;过不上好日子,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全中国……由此可见,愿景所带来的美好希望是能够看得到并通过奋斗实现的。
1.塑造宏伟愿景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要依靠人才。没有人才,组织是发展不起来的。俗话说“留人留心”,而留住人心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看到希望,心中有“盼头”,从而产生为组织效力的积极动力。如果人们看不到希望,就会像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所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愿景是任何组织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组织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组织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
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对“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中的“快要”二字进行了解释。他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作毛泽东对愿景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说,愿景就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就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就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只有美好的愿景还远远不够,必须要付出行动,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毛泽东非常善于创造愿景,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愿景的实现。
在城市夺取战失败以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式,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思路。毛泽东认为一则敌人在农村的力量相对薄弱,二则无产阶级将是革命最重要的力量,如果能够加以有效整合,一定能够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为此,毛泽东开始付诸实践,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由于对受压迫的农民、工人阶级弟兄而言,有自由、有粮吃、有衣穿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毛泽东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使大部分土地回归到佃农、贫农手中,并采取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等策略,让无产阶级真正得到了益处,这为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愿景所展示的往往是长远目标,而长远目标又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目标。一般来说,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人们都会产生成就感,会形成动力,从而带领人们向愿景所展示的大目标前进。当人人心向组织,组织设定的宏伟愿景就会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伟理想,很多共产党员怀有坚定的信念,很多工农兄弟也坚信这一天会到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支撑,在当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特别艰苦、生活异常困难的时期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现代组织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有共同愿景的支撑。共同愿景既可以指出组织的生存领域,又可以指出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组织。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卓越的组织都有宏大的愿景:
苹果——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腾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索尼——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毕博——为顾客创造真实持久的价值,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为我们的投资者创造长期的价值,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受尊敬的商业咨询和系统集成公司;
AT&T——建立全球电话服务网;
华为——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迪斯尼——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
戴尔——在市场份额、股东回报和客户满意度三个方面成为世界领先的基于开放标准的计算机公司;
联想——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影响力——以影响力人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有影响力的人;成为世界教育培训第一品牌;助推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当后人书写影响力历史时,人们能用“伟大”一词来评价我们。
愿景是否宏伟,在很多时候可以决定组织的格局是否足够大、组织的发展速度是否足够快,这是因为愿景有利于加强组织力。因此,管理者在确定组织愿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愿景要凸显组织共同目标的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正是因为这美好的前景,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光明;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自愿跟随红色组织,加入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工农无产阶级最热烈的拥戴,他们为人民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给养和人国力支援,成为红色组织最坚实的后盾。
(2)组织愿景要能够凝聚大量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战斗力。毛泽东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在人民军队中既有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也有一些小资产阶级和国际友人等。例如,朱德、彭德怀、贺龙等都出身贫寒,但他们作战勇敢、舍生忘死,都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伟大将领。一个组织的愿景越大,就越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汇集越多的思想,整合越大的力量,就越能大大提升组织的战斗力。
(3)组织愿景要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要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形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古人有“富贵险中求”的说法,也就是说求“富贵”是要冒险的。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因此要实现“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伟愿景,想让人民群众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必定要有人作出巨大的牺牲。例如,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长子毛岸英,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另外,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等都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红色组织中,有些人是为了个人理想而加入,有些人则是因为自己的亲人死于军阀、国民党、日寇之手,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奉献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保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4)组织愿景应该是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并且是远大的、可以逐步实现的共同愿景。只有这样,才能够唤起人们心底的渴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无限潜能。这对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对组织的创新变革、飞速发展非常有利。
古代圣贤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语出《孟子·离娄上》)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成败。毛泽东带领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凭“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数百万大军,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军队深得民心。就“得其心”而言,孟子主张:对于自己想要的,就为人民积聚起来;对于自己厌恶的,不施加给他们。得民心就这么简单!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已经将其用活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人民提供了非常伟大的愿景。毛泽东建立的军队被称为人民军队,是因为它依托的是中国人民的力量,是为中国人民谋取福利而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人民军队才让人民看到了莫大的希望。例如,没有土地,就打土豪、分田地;没有枪炮,就让敌人给我们造;过不上好日子,就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全中国……由此可见,愿景所带来的美好希望是能够看得到并通过奋斗实现的。
1.塑造宏伟愿景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要依靠人才。没有人才,组织是发展不起来的。俗话说“留人留心”,而留住人心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看到希望,心中有“盼头”,从而产生为组织效力的积极动力。如果人们看不到希望,就会像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所说:“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愿景是任何组织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组织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组织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组织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它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
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对“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中的“快要”二字进行了解释。他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作毛泽东对愿景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说,愿景就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就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就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只有美好的愿景还远远不够,必须要付出行动,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毛泽东非常善于创造愿景,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愿景的实现。
在城市夺取战失败以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式,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思路。毛泽东认为一则敌人在农村的力量相对薄弱,二则无产阶级将是革命最重要的力量,如果能够加以有效整合,一定能够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为此,毛泽东开始付诸实践,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由于对受压迫的农民、工人阶级弟兄而言,有自由、有粮吃、有衣穿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毛泽东通过打土豪、分田地,使大部分土地回归到佃农、贫农手中,并采取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等策略,让无产阶级真正得到了益处,这为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愿景所展示的往往是长远目标,而长远目标又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目标。一般来说,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人们都会产生成就感,会形成动力,从而带领人们向愿景所展示的大目标前进。当人人心向组织,组织设定的宏伟愿景就会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伟理想,很多共产党员怀有坚定的信念,很多工农兄弟也坚信这一天会到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支撑,在当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特别艰苦、生活异常困难的时期取得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现代组织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有共同愿景的支撑。共同愿景既可以指出组织的生存领域,又可以指出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成为什么样的组织。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卓越的组织都有宏大的愿景:
苹果——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腾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索尼——成为最知名的企业,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劣质形象;
毕博——为顾客创造真实持久的价值,为员工创造发展的机会、为我们的投资者创造长期的价值,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受尊敬的商业咨询和系统集成公司;
AT&T——建立全球电话服务网;
华为——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迪斯尼——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
戴尔——在市场份额、股东回报和客户满意度三个方面成为世界领先的基于开放标准的计算机公司;
联想——未来的联想应该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影响力——以影响力人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有影响力的人;成为世界教育培训第一品牌;助推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当后人书写影响力历史时,人们能用“伟大”一词来评价我们。
愿景是否宏伟,在很多时候可以决定组织的格局是否足够大、组织的发展速度是否足够快,这是因为愿景有利于加强组织力。因此,管理者在确定组织愿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愿景要凸显组织共同目标的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毛泽东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就必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正是因为这美好的前景,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光明;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自愿跟随红色组织,加入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工农无产阶级最热烈的拥戴,他们为人民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给养和人国力支援,成为红色组织最坚实的后盾。
(2)组织愿景要能够凝聚大量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战斗力。毛泽东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在人民军队中既有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也有一些小资产阶级和国际友人等。例如,朱德、彭德怀、贺龙等都出身贫寒,但他们作战勇敢、舍生忘死,都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伟大将领。一个组织的愿景越大,就越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汇集越多的思想,整合越大的力量,就越能大大提升组织的战斗力。
(3)组织愿景要和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要淡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形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古人有“富贵险中求”的说法,也就是说求“富贵”是要冒险的。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因此要实现“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伟愿景,想让人民群众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必定要有人作出巨大的牺牲。例如,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长子毛岸英,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牺牲;另外,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等都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红色组织中,有些人是为了个人理想而加入,有些人则是因为自己的亲人死于军阀、国民党、日寇之手,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奉献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保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4)组织愿景应该是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景,并且是远大的、可以逐步实现的共同愿景。只有这样,才能够唤起人们心底的渴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无限潜能。这对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对组织的创新变革、飞速发展非常有利。